网络博彩平台2018年科技工作思路 |
||||
|
2018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网络博彩平台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第一工程,紧紧围绕打造“两区一城一走廊”,聚力高质量发展,聚焦创新主战场,主动融入浙江大湾区建设,推进创新协同联动新格局,力争率先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提供有力支撑。主要目标: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保持全省前列;全市孵化机构达到100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分别突破1000家和3000家。
(一)围绕产业发展抓创新。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一是推进企业培育“双倍增”计划。以全面振兴实体经济、提高质量和效益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传统产业高新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促进传统产业高新化;建立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梯次培育机制,努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主体,实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双倍增。二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发挥我市省校和院地合作的先行优势,继续引进大院名校,不断巩固合作成果,大力推进成果转化和项目孵化,形成具有嘉兴特色的“一院一园一基金”和以“政、产、学、研、金、介、用”七位一体为核心的孵化模式,着力构建集“展示、交易、共享、服务、交流”五位一体的“一站式”嘉兴科技大市场,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机制。提升转移转化服务能力。以“互联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核心,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技术交易网络平台。三是培育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聚焦新动能培育和传统动能修复,培育集创意设计、研究开发、检验检测、标准信息、成果推广、创业孵化、国际合作、展览展示、教育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载体,推动我市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转型集聚。以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由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以及专业机构参与,为广大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全链条服务;设立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专项基金,推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梯队培育,打造更具活力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二)围绕平台提升抓创新。坚持又“高”又“新”、产城融合,全力打造若干具有强大承载力、聚合力、竞争力的科创大平台。一是推进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建设。积极推动沪嘉杭G60走廊规划设计,组织开展G60嘉兴科创走廊规划布局研究;组织实施科创走廊创新指数发布、知识产权联合维权执法行动;推进科技创新券跨区域试点工作,拓展使用领域;沿G60科创走廊,加快布局我市人才工作站;利用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平台,共同打造G60走廊科创品牌、共同发布科创政策、共同组织专项推介活动。二是促进高新区、科技城、特色小镇提升发展。借助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的独特优势,积极推动乌镇省级大数据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秀洲国家高新区、嘉兴科技城为重点,加快打造我市科创主平台;推进平湖张江科技城、海宁鹃湖国际科技城的规划实施,推进平湖、海盐省级高新园区申报创建,力争实现省级高新园区全覆盖。高水平建设省级高新技术特色小镇(秀洲光伏小镇、海宁阳光科技小镇、嘉善归谷智造小镇),推动产业高端、创业高效。三是积极发展孵化器、众创空间。加快建设具有全域特征的“科技企业孵化之城”,推进“多元化”的孵化器建设模式,加快建设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化的科技创业孵化链;促进一批综合型孵化器转型为专业性孵化器,面向细分市场实施精准孵化;建立孵化器评价考核机制,健全考核指标体系。支持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专业化、全要素、开放式众创空间,推进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全覆盖。2018年,实现全市孵化机构 “双倍增”,即全市孵化机构数量“倍增”到100家以上,孵化面积“倍增”到800万平方米。
(三)围绕融通发展抓创新。坚持走融通创新、融通发展之路,使创新成果在各行业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一是强化农业与科技融通。发挥我市种业研发优势,组织实施农业重点科技专项,提升农业新品种选育水平,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推进省级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建设,培育新型创新主体。深入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快建设一批“星创天地”,激发基层创新创业活力。二是加强社会发展与科技融通。推进全民健康科技创新,完善协同创新网络,在疾病诊治、医疗器械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推广应用一批适宜安全、相对成熟的技术,建设一批科技示范工程,切实满足人民健康服务需求。加大污染防治力度,着力突破治水、治气、防灾减灾、资源循环利用等关键技术,支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切实提升生态环保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水平,强化生态环境科技支撑。三是促进科技和金融的融通。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积极引进和发展会计师、资产评估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创业培训和融资咨询服务机构,完善科技金融服务链条。大力发展科技保险业务。鼓励高新技术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与科技保险机构开展合作,建立科技风险数据信息管理体系,为入驻企业打包购买科技保险产品,为科技型企业研发、融资、产业化等提供综合性保险支持。
(四)围绕生态营造抓创新。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着力打造最优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一是加快科技体制改革。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整合各类项目管理系统,建设统一的科技云服务平台,加快科技部门职能由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积极推广地震小区划省级试点成果,完善建筑工程的监管联审机制。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工作,力争有1-2 项改革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二是加快知识产权示范市建设。统筹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专利战略推进工程、专利导航试点工程,探索“线上线下同步打击”“跨区域协作查处”方式,着力打造知识产权生态最优市。三是深化科技创新合作。强化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推广“一院、一园、一基金”模式,加强科技军民融合,促进“军转民、民参军”。四是引进培育科技人才。认真落实 “科技新政20条”、“人才新政30 条”,培养造就一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此外,大力推行普惠制创新券制度,争取启动市科创中心整体改造提升工程;以“孵化之城,助力梦想” 为主题,举办网络博彩平台首届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业" 的氛围。
(五)围绕固本强基抓创新。从严从实加强干部队伍和党风廉政建设,打造红船旁的科技铁军,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一是大兴学习调研之风。学习科技、经济、产业、管理等各方面的知识,不断增强干部队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打造一支专业化的科技管理团队。举办全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题培训班和全市科技干部素质提升培训班;开展一次市级政府层面的地震应急指挥桌面推演;围绕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创新发展的新情况、科技工作的热点难事问题,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主体,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善于总结经验、发现规律、培树典型,切实把情况搞透、把思路搞准、把举措搞实,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二是大兴务实勤勉之风。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加强精准对接,努力当好科技“店小二”,让企业和各类创新主体有更多获得感;对市委市政府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结合科技部门特点,创新工作手段抓落实,坚持“用数据来说话、以实绩论英雄”,把规划、政策、举措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三是大兴清正廉洁之风。层层压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领导责任,强化“党建不手软、业务才过硬”的意识,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专家库管理系统,加大科技项目和经费监管力度,实现全流程、痕迹化、可追溯管理;严格落实中层轮岗交流制度,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回头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