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第435号提案的答复 |
||||
|
杨利平委员:
您在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关于搭建高端人才对话平台 推动嘉兴制造业协同创新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会同市委组织部、市经信局、市人社局、市科协、市工商联等单位沟通协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创新强市战略,始终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2023年,我市举办“才聚嘉兴”千名硕博产才对接会等各类产才对接活动92场、举办“院企银企双向对接交流会”14场、开展“百家科研院所走进千家企业”活动,全力以赴助推制造业协同创新发展。
一、全方位打造科技创新前沿平台。一是全面推进高新园区建设。推进嘉兴国家高新区建设,突出亩均R&D经费支出、亩均税收“双亩均”指标,强化统筹协调和资源配置能力。嘉善高新区联合建设全国首个跨省域高新区挂牌运行。加快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嘉善县、桐乡市、海宁市顺利成为全国第二批创新型县(市),数量居全省第1位。二是大力引进共建创新载体。中电科第36所“电磁空间安全实验室”成功纳入全国重点实验室布局。推进南湖实验室、中电科南湖研究院等示范科研平台建设,培育提升硬核科研力量,已建设或参建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乌镇之光超级计算机中心已纳入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序列管理,填补了我省国家超算中心空白。三是打造创新驱动示范走廊。加快科技接轨上海步伐,与上海科技交流中心签订合作协议,举办第一届沪嘉科技创新大会,揭牌成立“沪嘉科技协作联盟”。以亚太路科创带为核心区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制订了《南湖亚太路科技创新带建设规划》。推动“长三角(G60)全球科创路演中心”应用场景建设,2023年已举办28场路演及交流活动。全市共举办长三角G60高能级平台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论坛等100多场科创路演活动。
二、多渠道搭建高端人才交流平台。一是搭建民营企业家培训交流平台。举办智造创新发展、管理创新赋能、传承与创新3期研修班、4期禾商大讲堂,组织走进华为深圳和杭州基地、九阳创意工业园及鲁冠球精神展陈馆等现场观摩活动,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培训体系。举办“人才强链、智造嘉兴”产才融合创新发展论坛,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高管共商产才融合发展路径,助力本土经营管理人才拓展发展思路。二是搭建高层次人才直接对话平台。每年举办高层次人才国情研修班,组织高层次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围绕科技创新发展、企业战略规划与核心竞争力、企业经营管理与思维创新等方面的关键能力提升需求开展培训,同时还开展创业精英对话、私董会、企业实地考察与调研等内容。建设“科学咖啡馆”网络体系,推动不同学科、领域交叉创新,举办大师对话、科企沙龙、项目路演、项目人才对接等活动。三是创新实施“聚才建圈强链”行动。今年以来,突出“以才引才”“项目聚才”,每个县(市、区)各确定一个重点产业领域,由顶尖科学家、知名企业家担任发起人,发挥其学术圈、企业圈、朋友圈资源,发散性邀请重点企业、科研院所、优秀人才参与产才融合发展研讨,组合铺排项目路演、赛事遴选、双选对接等不同类型产才对接活动。今年以来,已累计举办“聚才建圈强链”研讨8场,开展系列产才对接活动18场,达成人才项目合作34个。
三、深层次融合创新链产业链发展。一是实施“一集群一方案”。分别印发实施打造全球性新材料、全球性智能光伏、全国性核电关联及核技术应用、全国性新能源汽车、长三角区域性软件等八大集群推进方案,梳理形成产业分布、产业链、技术路线、空间布局和问题、目标、项目、企业、政策举措等“四图五清单”。二是打通产学研对接渠道。围绕企业关键技术需求实施“揭榜挂帅”技术攻关,2023年发布技术需求601项,实现揭榜328项。常态化开展院企银企双向对接交流活动,2023年共举办14场,累计发布科技成果153项,签订院企、银企合作项目94个。印发《2023年深入推进“十链百场千企”产业链对接活动方案》,围绕重点产业链,市县联动、合力开展,排定100场产业链对接活动计划,进一步畅通产销对接、产投对接、政企对接、产融对接和产才对接。三是推进全产业链式服务。完善“链长+企业”协同机制,由市经信局分管领导担任重点产业链“链长”,强化产业链服务机制,发挥好“链长”单位对于产业链项目事前、事中、事后服务和指导,会同“链主”企业共同协调解决产业链发展问题堵点,推动链上企业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合作共赢。开创性地建立了新型研发机构“人才科创专员”制度,已选派三批次70名机关干部派驻新型研发机构,持续开展全流程协调、全方位服务。
下一步,我局将贯彻落实“新春第一会”部署,围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聚焦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主线,强力推进“创新深化”,迭代升级“315”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一是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开展重点产业科技攻关行动,梳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实行市县联动立项和支持机制,组织实施市级重点研发计划30项以上、科技专项50项以上,力争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实施科技计划青年人才专项,推动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中35周岁以下青年人才承担数量比例达30%以上。深入推进实施31项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项目,重点跟踪培育一批全省战略科技力量。
二是持续搭建产才交流平台。搭建企业人才交流的桥梁,“线上+线下”常态化开展产业、人才的对接活动,促成企业与人才精准匹配。创新星耀南湖产业人才子论坛的形式,擦亮网络博彩平台产才融合金名片。探索建设科技商学院,开展针对性、阶段性培训,积极为学员企业搭建沟通交流平台,赋能科技竞争力。推动科技引擎建设,为科研院所、企业、高校搭建合作畅通新渠道。设立网络赌博民营企业家日,根据我市企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家成长需求,不断创新活动内容,在我市全方位营造尊重、理解和关爱企业家的浓厚氛围,提升企业家创新创业活力。
三是营造浓厚科技创新氛围。围绕宣传和贯彻《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为重点,深入开展“科技月”系列活动。聚焦科技人才创新赋能,组织举办G60科创走廊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为人才、企业、高校等搭建交流平台,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强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金融机构之间的协同,常态化开展院企银企对接会,推进企业“用之需”与科研院所“研之能”精准嫁接,打造暖心感人、拴心留人的人才发展环境。
感谢您对我市科技人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网络博彩平台
2024年5月30日
(联系处室:人才工作处 联系电话:82159829)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